top of page
003.jpg
0713.png

2002年,日本一份追蹤十年的腦部變化研究報告,一出爐即震驚全球教育界。因為

這份報告指出,閱讀可大幅提高人類腦部的可塑性。換言之,聰明才智可以透過後天訓練而得。撰寫這份報告的是日本腦神經專家-東北大學未來科學技術共同研究中心教授川島隆太。他發現,學童進行閱讀活動時,腦部前葉的活動範圍最廣,遠高於玩電動玩具、下棋、看電視等上百項活動。  

  腦前葉,就是所謂的「前額葉皮質區〈Prefrontal  Cortex〉」,占大腦容量的3%
,負責對全身體發出命令,與記憶、感情、團體的溝通、創造力、學習有關。動物如貓、狗腦部並沒有前額葉皮質區,而人若是這區域受損,行為會像小孩子一樣,無法控制情緒。川島隆太在報告裡說;「透過閱讀可以鍛鍊腦力有助於提升注意力及會話能力。」事實上,人類胚胎的神經元一分鐘會長出二十五萬個,但出生後,神經元就不再生長新的,而是削減沒有必要的,但有連接的神經元會繼續保留,沒有與其他神經元相連者就會被削減,以減少營養消耗。      

  陽明大學教授洪蘭就說,閱讀有助開發神經連接。例如,閱讀時眼睛看到「光」這
個字,大腦神經迴路就會迅速活化,從過去的閱讀經驗中激發跟「光」有關的詞,例如「光明」、「光亮」等,這些有被連接的腦神經就會被保留下來,不被刪減。因此,現在「智慧」的定義已變成「神經連結的密度」,閱讀的多,神經會越連越密集,越觸類旁通,更有創造力。

        4-13歲:童蒙養正期,孩子學習能力逐漸提升,是建立正確價值觀,關鍵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期,也是記憶力發展的黃金階段。

  14-18歲:少年養志期,孩子知識漸開,意興發。

 

(ex:用旅行來閱讀世界,可以長其志氣)

提問比較,境界最高-閱讀的四種層次>>

8989.png
bottom of page